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诊断与研究全攻略:从临床指标到实验方案
来源/作者:普拉特泽-生物医学整体课题外包平台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诊断与研究全攻略由普拉特泽生物动物检测平台总结分享,动物检测平台为广大科研实验人员提供非酒精性脂肪肝外包实验服务,本篇介绍了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动物实验的关键评估指标和标准化实验方案,包括常用动物模型选择、实验设计要点、组织病理学评估方法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为NAFLD基础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
——下面将详细介绍NAFLD动物实验的关键指标和标准化操作流程。
一、NAFLD动物模型的选择策略
1. 常用动物模型比较
2. 模型选择考量因素
①研究目的匹配度:基础机制研究vs药物疗效评估
②实验周期要求:短期筛选vs长期慢性研究
③病理特征相关性:单纯脂肪变vs NASH伴纤维化
④代谢异常类型:肥胖相关vs糖尿病相关
二、实验设计与关键操作流程
1. 标准化实验方案
基础实验设计框架:
动物分组(对照组+模型组+干预组)
↓
适应性喂养(1周)
↓
模型建立(4-24周)
↓
代谢指标监测(每周体重、每2周空腹血糖)
↓
终末实验(口服糖耐量/胰岛素耐量试验)
↓
样本采集(血清+肝脏组织)
↓
指标检测(生化+组织学+分子生物学)
饮食配制:HFD建议60%脂肪供能比,MCD饮食需严格质量控制
环境控制:恒温(22±2℃)、恒湿(50±10%)、12h/12h光暗周期
样本采集:禁食4-6h后取材,肝脏分叶取样避免区域差异
基础代谢参数:
体重增长曲线
空腹血糖(FBG)
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口服糖耐量(OGTT)曲线下面积
血清生化指标:
肝功能:ALT、AST、ALP
脂代谢:TG、TC、HDL-C、LDL-C
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
组织学评分系统:
脂肪变分级:
0级:<5%
1级:5-33%
2级:34-66%
3级:>66%
NAS评分系统:
脂肪变(0-3分)
小叶炎症(0-3分)
肝细胞气球样变(0-2分)
≥5分诊断NASH
特殊染色技术:
油红O染色(冷冻切片):脂滴定量分析
Sirius Red染色:胶原纤维沉积评估
免疫组化:α-SMA(星状细胞活化标志)
脂代谢通路:SREBP-1c、PPARγ、ACC等蛋白表达
炎症信号:NF-κB、TLR4通路激活状态
纤维化标志:α-SMA、Collagen I、TGF-β mRNA水平
氧化应激:MDA含量、SOD/GSH-Px活性
模型验证标准:
HFD模型:肝指数(肝重/体重)增加>50%
MCD模型:NAS评分≥5分
ob/ob小鼠:体重较野生型增加100%
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模型成功率低:严格饮食质量控制,避免交叉污染
个体差异大:增加样本量(每组n≥8),随机分组
病理评分不一致:采用双盲法阅片,Kappa检验一致性
数据报告规范:
详细记录饮食配方、动物周龄、饲养条件
提供代表性病理图片(200×、400×)
标注染色方法和抗体信息
1.新型模型系统:
人源化肝脏小鼠模型
类器官共培养系统
微生物组移植模型
2.多组学整合分析:
肝脏转录组与代谢组关联分析
单细胞测序解析NAFLD异质性
空间转录组定位病理区域
3.无创监测技术:
小动物超声弹性成像
显微CT肝脏脂肪定量
代谢笼长期监测系统
建立标准化的NAFLD动物实验方案需要综合考虑:
研究目标与模型病理特征的匹配度
多维度评估体系的系统应用
实验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最佳实践建议:
机制研究首选HFD或基因修饰模型
药物评价推荐MCD或复合模型
结合影像学和病理学验证结果
遵循ARRIVE指南报告实验设计
好,今天关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
诊断与研究全攻略
就说到这里
觉得有用欢迎转发收藏